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38军112师335团团长的范天恩,多年之后接受记者采访时,关于战争与和平,打仗与牺牲,说了这么一段话:“和平谁不希望?都希望!哪里有愿意打仗的?这么残酷,老死人,咱们好好的生产不行吗?可敌人不让我们安稳啊!那既然不让,我们就干了吧!干就得要牺牲!"
范老英雄的意思很清楚,人人都向往和平,因为战争是要大量死人的,是极端残酷的。可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,为了保卫祖国,为了保卫和平,必须要敢于战斗。作为一名军人,穿上了这身衣服,上了战场,就应该具备英勇顽强、不怕牺牲的品质。1979年,为了打破头号敌人的战略包围,捍卫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,争取改革开放和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和平国际环境,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为期28天的对越自卫还击、保卫边疆作战。
在越南北部的山岳丛林里,面对复杂的地形和凶恶的敌人,参战部队几十万官兵时刻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,经受着生与死的考验。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,在同越军的激烈交锋中,绝大多数指战员都是好样的。但俗话说“人上一百、形形色色”,也难免出现贪生怕死的人,他们在战斗中耍滑头,耍小聪明,以此逃避战斗,以求苟全性命。
自卫还击作战的第一天, 广西方向43军127师381团3营机枪连2排5班,奉命配属7连执行攻打612高地的任务。全班共有战斗人员7人,正副班长2人和5名战士。清晨7时许,战斗刚刚打响,班长黄昌明就发现自己带领的这个7人战斗集体少了一个人,新战士陶某(1979年兵,安徽人)不见踪影。由于大家都是第一.次参加战斗,刚开始黄班长对此并不在意,以为他是由于某种原因在路途中掉队了。
可是,当天色渐黑,战场上的枪炮声沉寂下来之后,这个陶姓战士不知道又从什么地方冒出来了,回到了班里。他是一名弹药手,身上背着2箱重机枪子弹。由于初次参战,又是一名刚入伍的新兵,黄昌明也没有多问他什么。作战的第一天就这样过去了。
第二天,5班又奉命配属9连攻打400高地。在水陆坦克的火力支援下,5班与9连1排一起向高地发起了进攻。战斗中,黄昌明发现这个陶姓战士又不知所踪了。接下来发生的情况和头一天一模一样,正当全班在400高地打扫战场的时候,这个陶姓战士又慢慢吞吞地从400高地下面走了上来。看到这个情况后,黄班长就问他:“今天是怎么回事? ”陶姓战士闷着声,不回答。
黄昌明当时就火了,手里提着冲锋枪,严厉对他说:“昨天的事,因为你是第一天参 加战斗,我没有追问你的动机,你今天又想作何解释?为什么总是仗一打响你就没有 了踪影?已经两次,我发现只要一打仗你就躲开,没有与全班在一起战斗。”
黄班长越说越气,语气也越来越重:“我明确地告诉你,如果你再有第三次,别说我黄班长对不起你了。因为这是战争,是要有拼命和牺牲精神的。如果都像你一样, 仗一开打就溜得没有了踪影,这仗还怎么打?我这班长指挥谁?如果有第三次,你再耍小聪明,我就执行战场纪律了!这件事情全班可以作证,你听清楚了没有?”
面对着班长的厉声质问,面对着全班战友的鄙视眼神,陶姓战士羞愧难当,当即回答说:“我知道了,今后一定紧跟全班。”自从黄昌明这一次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和训斥后,在以后执行战斗任务的过程中,这个陶姓战士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,表现得非常勇敢,还荣立了三等功。
初上战场有畏惧,有胆怯,很正常。关键在于能不能振奋起精神,能不能过得了克服恐惧心理这一关,这名陶姓战士最终经受住了残酷战斗的考验,是个好样的!
作者为历史学硕士,大学讲师,专注中越战争史。
微信公众号:南疆烽烟正十年
